重阳节:愿你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27 点击数量:133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 / /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让我们在这这特别的日子里,把最真最美最好的祝福送给天底下的老人们:“愿你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始终保持一个愉悦的心,越活越年轻。”


预防老年痴呆,勤思考多动脑


面对阿尔茨海默氏病,我们有时会感到无力、伤心、不知所措,精神上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亲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它。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据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上每4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老年痴呆症很难发现,就像细小的水流一样,慢慢地加剧。早期痴呆是指1-3岁儿童的轻度痴呆,不同于中重度老年痴呆,早期痴呆主要有以下3种症状。

第一,视力减退

阿尔茨海默氏病可诱发视觉障碍,这是阿尔茨海默氏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很容易被许多人忽视,人们会认为是阿尔茨海默氏病引起的眼疾。不管是什麽原因造成老年人的失明,还是应该多去医院看看,找出原因。

第二,不会记东西的人。

假如一位老人在生活中变得非常失落,忘记去接孙子,说了几分钟就忘了,他就会和身边的人反复地问问题,或者重复重复同样的话。

第三,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

情不自禁的情绪波动,或者情绪变得淡漠、麻木,可以在电视机前呆上几个小时,或者长时间昏昏欲睡。这样才能引起注意。


改善调理高血压,注意饮食控盐


高血压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常见疾病之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单单用药物控制是不够的,必须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善才能更有效地控制住血压。其中,饮食调理是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血压患者大概都知道,要想维持血压的平稳,限盐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当钠离子摄入过多时,就会导致水钠潴留,细胞出现肿胀,从而造成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大;另一方面还会使小动脉壁对血液中的缩血管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反应性增加,引起小动脉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每天的摄盐量不超过5g或6g,这包括烹调用盐的量及其它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的食盐总量。在家里做菜的时候,可以使用规格合适的限盐勺来控制摄盐量,对防控高血压很有帮助。


避免摔倒骨折,做好运动锻炼


老年朋友是骨质疏松的高危群体,也是跌倒导致骨折的高风险人群,有些老年人跌倒会引发骨折,甚至会成为生命中的“最后一跤”,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如何减少跌倒骨折的风险,加强锻炼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里提到的运动锻炼,除了我们常说的有氧运动以外,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力量训练和平衡性的运动锻炼,例如适度的举重,或者瑜伽、太极等改善身体平衡性的运动,就都是很好的运动。通过这些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同时还能够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的风险,同时也能够强健骨骼,减少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风险。


减少血栓风险,避免久坐久卧


血栓是血液中的凝血物质聚集,逐渐形成的一种堵塞血管的“栓子”,这里说的血栓,并不只是指堵塞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引发心梗、脑梗的血栓,也包括静脉血栓。这些血栓,都有可能引发重大的风险疾病,严重者则可能会致命。

想要减少血栓风险,避免长时间的久坐久卧就是很重要的,久坐久卧时,血液循环速度变慢,血液中的多余脂质、凝血物质出现聚集的风险也更大,形成斑块,栓子的风险也会更大,如果反过来,让自己动起来,加强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血栓的形成风险就会有所降低。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不良的精神状态,使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失常,出现衰老等不良状态。压抑、烦恼的精神状态会增加血液里胆固醇的浓度,促进血栓的形成,血压升高,还会引起心律不齐等不良的生理现象。一些经受不住情绪剧变冲击的人,大多数死于心脏病,这些人在性格上往往是脆弱的。

 长寿老人都表现了良好的情绪,这就是乐观开朗,从容温和。他们中没有孤僻忧郁的人,急躁易怒和烦恼的人也极少。


预防重大疾病突发,做好定期健康筛查


很多朋友发现,现在很多老年人突发疾病,如心梗、脑卒中、癌症等重大疾病问题,都觉得好像是不可预知的,是无法预防的。但实际上,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好定期的健康筛查,对相关的健康风险问题进行排查,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所有的重大疾病问题,但对于很多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里说的健康检查,不一定是昂贵的健康体检套餐,而结合身体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的针对性健康筛查,其实更为重要,例如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排查,长期吸烟患者的定期低剂量螺旋CT排查肺癌风险,三高患者的定期心脏健康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等,都能够尽早地发现相关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风险,从而早做控制,减少重大疾病的风险。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