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即使不停地喝热水、穿再多衣服,还是觉得手脚冷;就算进入温暖的地方,手脚也要很久才能暖和过来。
为什么手脚冰冷的总是你?
手脚冰凉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女性及老年人群尤其多见,非常困扰日常生活。手脚冰凉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的皮肤表面有冷、热受体细胞,可以随着外界温度而调节体表温度。
一般来说,人体遇冷之后,为了自我保护,血液自然会流向心肺等重要器官,流向四肢的血量就会减少,导致手脚发冷。绝大多数人的手脚冰凉都属于这一类,其中女生对温度变化更敏感。
研究显示,女性的体表温度比男性低1.5度,但女性的体核温度比男人高0.3度,加上女性血压低,因此女人的手脚普遍比男人冷。
吸烟、肥胖、体弱等原因导致的末梢循环差,长时间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也可能表现为手脚冰凉。
中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和阳气不足或肝气不舒有关。
手脚冰凉同时还伴有全身怕冷,同一温度下穿得总比别人多,这类人需要“温阳”;手脚只是摸上去凉,但自己并不觉得冷,甚至脸上还红扑扑的,应疏肝解郁。
中医推荐9件事改善手脚冰凉
缓解手脚冰凉,最好先排查,看看是否为病理性因素所致。
如果排除了疾病隐患,在寒冷的冬天,做好以下9件事可以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适当吃温补的食物
比如牛羊肉,辛温的葱、胡椒等调味品;少吃西瓜、梨等水果;喝温水,少碰冷饮和凉拌菜。
适度运动
俗话说动则生阳,可根据兴趣爱好和体力强弱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如慢跑、骑行、散步和打太极拳等,运动以身体稍微出汗为宜,不能盲目追求大汗淋漓。
阳光浴头
阳光好的时候,出门晒晒太阳,让阳光晒到头顶的百会穴,能加快血液循环,提升脏腑活力。还可以晒晒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均分布于后背,晒背能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可以一边运动一边晒;也可以在温暖无风时打开窗子,在窗前晒半小时,但如果不开窗效果会大打折扣。
泡脚
每晚睡觉前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每周泡一到两次澡,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作息早起早睡
冬天万物冬藏,人也应适当多睡点觉,早睡晚起。经常心情不畅、手脚冰凉的人,更不建议熬夜。《黄帝内经》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凌晨1点至3点肝经当令,此时睡好觉有助养肝血。
穿宽松的衣物
打底裤袜等紧身衣物,容易让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脚冰凉,应选宽松、舒适的衣物。
揉搓手脚心
经常揉搓手脚心,直到有热感,可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温暖手脚。
好好吃饭
食物摄入人体后,部分能量会转化为热能,用于保持体温和供人体散热。吃得太少,身体能量跟不上,会使人体气血亏欠,导致四肢寒凉。
适当艾灸
通过艾灸能祛除阴寒病邪,促进阳气恢复。可艾灸大椎穴,此穴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部位,通过艾灸能提升阳气,驱散寒湿气,提高免疫力;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通过艾灸能温中散寒和健运脾阳,同时也能补中益气;同时也适当的艾灸关元穴,能治疗一切阳虚症,辅助治疗畏寒怕冷。
中医推荐9件事改善手脚冰凉
人体有些部位是“寒气入口”,护好这些部位,暖身效果更佳。
脚底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足三阴经都起于足下,循行到腹部,对女性来说,保暖更需护好足部。
建议:穿长袜,不要光脚在地板上走,选择有一定厚度、最好包裹住脚踝的鞋,并垫上鞋垫。
肚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出现腹痛、腹泻等问题。
建议:穿高腰内裤和长裤,外出可以穿个小马甲,注意防风、防凉。
嘴巴
饮食不当,如吃过多生冷冰品,致寒气从口入。
建议:贪吃生冷食物,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大冷库”,冬天要少吃寒凉、油腻、生冷的食物。
脖子
脖子后面的大椎穴,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重要穴位,大椎受寒,容易引起鼻塞等症状。
建议:冬天可以穿个宽松的高领上衣,或者出门戴上围巾和帽子,护住脖子人就不容易受寒。
缓解手脚冰凉,需要在生活细节上下功夫,及时添衣,按时睡觉,多活动身体,少碰寒凉食物,你也能慢慢成为人群中不怕冷的那一个。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