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小雪已至,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许多地区的朋友都喜欢在冬季进补,认为只有高脂肪的食物才能抵御寒冬。却忽视了此时也是消化疾病的高发期,长期摄入这类食物就容易增加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要注意饮食,健康搭配,维持肠胃健康。
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气伤失运,气机凝滞,胃气不和,不通则痛。正因为如此,冬季历来是胃病高发季节,轻者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呕吐、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所以冬季需打好保“胃”战。
\ 为什么冬季会使消化疾病高发呢 /
寒冷的冬季,早晚温差逐渐变大,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很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的情况,比如腹泻、便秘、恶心、胃痛等等;它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导致冬季消化道疾病高发的六个主要原因如下:
1、易病原体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多见的是感染性病因。感染性病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等。进入冬季,气温变化大、天气较干燥,病毒、细菌迅速生长繁殖,食物容易受到污染,人体在进食不洁时易导致一些病原体进入到体内,使病毒或者细菌在体内蔓延,从而引起急性肠胃炎。
2、寒冷空气刺激冬季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溃疡病的复发。
3、辛辣食物诱发寒冷的冬天人们偏爱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等。一般人往往认为这些都是暖胃、健胃的食品,实际上辛辣、热烫等刺激性食物是诱发胃肠病突发的重要因素。
4、进补过多引发冬季人们往往过多强调进补,于是过多进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同时还会吃一些炖品,这些炖品往往都是油腻食物,吃多了会让肠胃经常处在高负荷运转的“脆弱”状态,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等病痛。
5、缺乏运动导致冬季天冷,人们的户外运动减少。身体长时间得不到锻炼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胃肠蠕动减慢,稍微多吃点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6、神经功能失调冬季由于白天缩短且日照不足,人体机体分泌褪黑激素量增加,难以维持正常的分泌节律,从而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神经功能失调加重。精神、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机体的变态(过敏)反应均可引起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 日常预防消化疾病 /
1
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是防范胃肠疾病最为基础和关键的工作,尤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胃喜暖怕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
切勿为追求美感而不当着装,导致受风受寒刺激到肠胃。注意适时添衣,科学防寒;夜间睡觉盖好被子,注意腹部保暖;每日以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人体抗寒。
2
注意饮食选择
饮食方面,少吃重盐、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不要喝酒。这些食品对胃肠道黏膜有潜在的损害,即使不发生溃疡和炎症,胃肠功能依然会受到影响。同时,不要吃太饱,暴饮暴食会对胃肠造成负担。像肉类这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尽量采用蒸、炖、煮的烹饪方式代替煎、炸等方法。
3
改善生活习惯
起居有序,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吃饭时做到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入睡之前可以选择性的按摩腹部,促进肠胃消化。
注意劳逸结合,不熬夜,保障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产生不良情绪时寻找合适的发泄途径或解决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每次饭后不能立马坐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适当的活动可以改善肠胃血液循环,增强肠胃蠕动,提高肠胃抵抗力以及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是注意饭后不能立马做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下垂,加剧消化不良的情况。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