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冬季,冷空气、冰冻天气致地面湿滑,更加容易摔倒,导致骨折。一般来说,骨折主要发生在四肢,如,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踝关节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但是老年人(包括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在脊椎上,如:胸、腰椎椎体骨折。
冬季为什么容易骨折?
1、首先冬天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流供应循环不好,这时人们行动迟缓,走路常常不稳,因此容易摔跤。
2、天气寒冷,人的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钝,无意碰到什么东西后就容易绊倒。
3、冬天天寒地冻,老人穿衣多而厚,更易造成行动的阻碍,遇到险情往往反应不过来。
有一个误区认为冬季穿较多衣物,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有多严重,其实不然。衣服穿得厚了确实会对摔伤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人跌倒往往是强大的暴力传导至骨折处导致骨折,主要部位是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髋关节骨折。
4、冬季人体内水分少、骨头弹性差,也容易造成骨折。
5、冬季尤其是北方地区,雨雪天气后经常结冰或有积雪,地面湿滑,更容易摔跤。
如何判断是否骨折?
通过这几个方法,可以判断受伤后是否发生骨折:
1、看受伤部位淤血肿胀程度骨折后,由于骨折端的血管受到损伤,形成皮下瘀血,骨折端就会有肿胀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比较明显的疼痛。肿胀得越严重、瘀血越多,骨折的风险就越大。
2、观察受伤后疼痛情况受伤后的2-3天开始缓解,受伤1周后疼痛感会明显缓解,疼痛感是呈“从高峰逐渐下降”的趋势的是软组织损伤,如果是骨折的话,疼痛不仅不会在2-3天内缓解,更可能会加重,持续一周以上,这个时候就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3、受伤部位是否有骨擦音如果发现伤处局部肿胀、畸形甚至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并听到明显的响声,或者受伤后局部肢体发生了不正常的扭转或弯折,那么极有可能是骨折了。
4、骨折处功能是否发生障碍在大多数骨折中都会出现骨折处功能障碍的症状,比如手臂骨折,手握不住东西也提不起来;大、小腿骨折后站立不起,更难以行走等,即可判断为骨折。
冬季防摔小贴士
1.保持警惕
下雪天气,很多地方虽然路面没有积雪,但是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很多人放松警惕容易滑倒,因此建议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心。
2.保持注意力,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周边车况及路况,放慢步伐,行走时不要东张西望或看手机。双手尽量不要放口袋,保证身体平衡。
3.模仿“企鹅走路法”
走路时身体略向前倾,腰部及双膝微曲,降低重心,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选择沟深、柔软鞋底的防滑鞋
这样的鞋对于路面的摩擦力和抓地力都更强。登山鞋虽然沟纹深但鞋底很硬,如果缝里塞满了雪,反而会更滑。鞋底在沟纹深的基础上还须柔软,才能牢牢地“粘”在路面上。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