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健康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冬至健康的小知识。
穿衣保暖
要注意随时添衣物,避风寒,避冷水,避生冷饮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
头暖:头为诸阳之汇,而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
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建议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
足暖: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冷。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劳逸有度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这个时节里我们一定要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但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避免大汗淋漓。
谨慎起居
冬季寒冷,万物闭藏,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顺应冬天潜藏之气。冬天虽寒,也应坚持锻炼,动静结合,不可过于安逸。锻炼有利于气郁质的人调畅气机。另外,冬季外出锻炼应注意保暖避寒,尤其是平素就自汗、气短的气虚质特征的人要避免过度出汗。冬天的中午是晒太阳宝贵的时间。通过晒太阳,能让人体的阳气与天地之阳气相通,使气血经脉畅通,增强身体素质,尤为适宜阳虚体质。
饮食健康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对脏腑起到温煦、生化之效,若肾阳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频数等症状,所以冬季养生首要保护肾阳。
饮食要适当的进一些有温补效应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有一定的偏温的效应,温补也不宜太过,要结合自己的体质状态,达到平时适当的饮食习惯就可以了,太过也会耗伤你的阴气。我们除了肉食以外,在这个季节往往偏于干燥,湿度比较低,人的阴气相对不足,这个时候适当的补充养阴效果的食物,如:各类水果,苹果,梨等等。因为季节干燥,很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大便不畅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多食粥,粥疗可以温润我们的肠道,使肠道大便比较通畅,可以比较好的度过冬至这个时节。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