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中暑。因此,掌握夏季防暑的健康知识,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增多,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加快。如果防暑措施不当,容易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一)中暑
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轻度中暑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重度中暑则可能导致热射病,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危及生命。热射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体温超过40℃)、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皮肤干燥无汗等。
(二)脱水
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增多,如果水分补充不足,容易导致脱水。脱水会引发口渴、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
(三)皮肤问题
夏季紫外线强烈,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甚至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此外,高温潮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如湿疹、痱子等。
(四)心血管疾病
高温天气会使人体血管扩张,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更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误区一:只喝水就能防暑
很多人认为只要多喝水就能防暑,但实际上,防暑不仅仅依赖于喝水。人体在高温环境下,除了水分流失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镁等。如果只喝水而不补充电解质,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表现为乏力、心慌、肌肉无力等症状。
误区二:喝冰水最解暑
喝冰水虽然能带来短暂的清凉感,但对身体并不友好。冰水会使胃肠道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胃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冰水进入体内后,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反而不利于散热。
误区三:只要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很多人认为只要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但实际上,如果室内通风不良、温度过高,同样容易引发中暑。特别是没有空调或空调温度设置过高的房间,更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误区四:防晒霜涂一次就能管一天
防晒霜的防晒效果会随着时间和出汗而逐渐减弱。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建议每2 - 3小时重新涂抹一次防晒霜,以确保防晒效果。
(一)合理补水
多喝水:建议每天至少饮用1500 - 2000毫升的水。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选择淡茶水、绿豆汤、椰子水等,这些饮品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提供一定的电解质。
适量饮用运动饮料:如果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户外活动,可以适量饮用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但要注意不要过量,因为运动饮料中含有糖分,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二)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夏季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能帮助消化,还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绿豆等。西瓜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苦瓜能清热解毒、消暑降火;绿豆汤能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避免过度进食冷饮:冷饮虽然能带来清凉感,但过度进食会导致胃肠道痉挛,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适量食用,并尽量选择在饭后1 - 2小时食用。
(三)起居调养
保持室内通风:夏季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环境中。可以使用电扇或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温差过大导致身体不适。
适当午休:夏季白天时间长,人们容易感到疲劳。适当的午休可以缓解疲劳,恢复体力。建议午休时间控制在30 - 60分钟,过长的午休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注意防暑降温: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建议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出行。
(四)运动锻炼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夏季建议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避免在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剧烈运动。此时段紫外线强烈,气温高,容易引发中暑。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建议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不会过度消耗体力,同时又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运动后注意休息:运动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立即进入空调房间或冲冷水澡。运动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扩张,立即进入空调房间或冲冷水澡可能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身体不适。建议运动后先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走、拉伸等,待身体逐渐恢复平静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五)情志调养
保持心态平和: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保持心态平和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如愤怒、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到公园、河边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等。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欣赏自然风景,放松心情。
(六)常见疾病预防
中暑: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用冷水擦拭身体,服用防暑降温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脱水:如果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头晕、乏力等,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但要注意不要过量。
皮肤问题: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建议选择SPF30以上、PA+++的防晒霜,并每2 - 3小时重新涂抹一次。如果出现皮肤晒伤,可以用冷水敷患处,缓解疼痛和红肿。
心血管疾病: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如果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夏季高温天气对身体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通过合理的防暑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避免中暑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夏季防暑的重要性,避免常见的防暑误区,并采取有效的防暑措施,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