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能治百病?这5个误区坑了很多人,看完别再瞎拔!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数量: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降温后,不少人总觉得肩颈酸、腰背沉,一琢磨就想去养生馆“拔个罐”—— 紫黑的罐印一出来,仿佛 “湿气毒素全排光”,舒服不少。

但你知道吗?拔罐可不是“万能解”,很多人跟风拔、瞎拔,反而拔出水泡、加重疼痛,甚至伤了身体!今天就拆穿 5 个最常见的拔罐误区,再教你 “正确拔罐 3 步走”,别让养生变伤身~

误区1:罐印越黑 = 湿气越重?错!

很多人拔完罐,看到后背紫黑一片就慌了:“我这湿气也太重了吧!” 其实罐印颜色和 “湿气多少” 没直接关系。

罐印是皮肤下毛细血管受负压吸引破裂形成的“皮下淤血”,颜色深浅主要和这 3 点有关:

局部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比如久坐的腰、常低头的肩颈),罐印更容易深;

拔罐力度时间:吸力越大、留罐越久,罐印通常越重;

皮肤敏感度:皮肤薄、血管脆的人,罐印可能更明显。

哪怕罐印浅,只要拔完后身体舒服、没不适,就是正常的,别盯着颜色瞎焦虑!

误区2:哪里疼就拔哪里?小心加重问题!

肩颈疼就拔肩颈,腰腿疼就拔腰腿—— 这是最常见的 “瞎拔操作”,尤其这 3 个部位绝对不能乱拔:

大血管处:颈部两侧(有颈动脉)、腹股沟(有股动脉),拔罐可能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关节凸起处:膝盖骨、肘关节等部位,皮肤紧绷、骨骼突出,拔罐容易漏气不说,还可能摩擦损伤关节;

皮肤异常处:有伤口、湿疹、皮炎的地方,拔罐会刺激皮肤,加重炎症,甚至引发感染。

比如有人膝盖疼就直接在膝盖骨上拔罐,结果拔出水泡还加重疼痛,就是踩了“哪里疼拔哪里” 的坑!

误区3:拔罐时间越长 = 效果越好?别超过 10 分钟!

“既然拔了就多拔会儿,效果更足”—— 很多人觉得留罐时间越长越好,甚至能留 20-30 分钟,结果拔完后背全是水泡、皮肤红肿。

其实拔罐靠的是“负压刺激局部气血”,不是 “拔得久就有效”。一般来说:

普通人留罐5-10 分钟就够;

老人、小孩皮肤薄,留罐3-5 分钟就行;

体质弱、皮肤敏感的人,时间还要再缩短。

超过15 分钟,皮肤长时间受负压牵拉,很容易出现水泡、破损,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误区4:所有人都能拔罐?这6类人千万别碰!

“拔个罐而已,谁都能拔”—— 大错特错!这 6 类人拔罐不仅没好处,还可能出危险:

孕妇:尤其是腰腹部,拔罐可能刺激子宫收缩,有流产风险;

经期女性:拔罐会促进血液循环,可能导致经量增多、痛经加重;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拔罐时血管收缩扩张,可能影响血压、心率,诱发不适;

空腹/ 醉酒 / 过度疲劳者:这时候身体虚弱,拔罐容易头晕、心慌、出冷汗;

凝血功能差的人:比如贫血、血小板低,或吃抗凝药的人,拔罐可能导致淤血难消,甚至出血;

小孩:小孩皮肤娇嫩、骨骼未发育好,除非医生建议,否则别随便拔。

之前就有老人带着5 岁孩子拔罐,结果孩子皮肤被吸得红肿起水泡,后悔都来不及!

误区5:拔完罐能洗澡、吹冷风?至少等 2 小时!

很多人拔完罐觉得浑身轻松,转身就去洗澡、吹空调,这是最容易“着凉伤身” 的操作!

拔罐后皮肤毛孔处于“张开” 状态,寒气、湿气很容易趁虚而入。正确做法是:

拔完罐后穿好衣服,别暴露皮肤,避免吹冷风、待在空调房;

至少等2 小时,等皮肤毛孔闭合、罐印处不发红了,再用温水洗澡(别用冷水!);

洗澡后及时擦干身体,尤其是拔罐部位,别受凉。

有人拔完罐马上吹空调,结果第二天就感冒发烧,就是因为毛孔张开时受了寒!

正确拔罐3 步走,安全又舒服

避开误区后,正确拔罐其实很简单,记住这3 步:

1. 选对部位:优先 “平坦肉多” 处

选后背(上背、腰两侧)、大腿外侧、腹部(避开肚脐)等平坦、肌肉多的地方,远离血管、关节、皮肤异常处。

2. 控制 “力度 + 时间”:别贪多贪久

吸力:以“皮肤轻微隆起、不疼” 为度,别追求 “越紧越好”;

时间:普通人5-10 分钟,见皮肤微微发红就够,别等发紫黑;

数量:一次拔5-8 个罐就行,别满背都拔,给皮肤留空间。

3. 拔后护理:做好 “保暖 + 补水”

拔完罐喝杯温水,促进身体代谢;2 小时内别洗澡、别吹风,穿宽松衣服保护拔罐部位。

拔罐是传统养生方法,能缓解肌肉酸痛、促进局部循环,但它不是“治病神技”,更不能替代看病 —— 如果肩颈腰腿疼持续很久,或有其他不适,先去医院查原因,别靠拔罐 “硬扛”。

安全拔罐的核心是“不盲目、不跟风”,避开误区、按方法来,才能让它真正帮到身体~

你有没有过拔罐踩坑的经历?评论区聊聊,提醒更多人别瞎拔!

关注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

获取更多资讯